📖 小孩住院 #教我的事:「#父母不要傳遞焦慮給小孩」🌧
人生本來就不簡單,身為父母更是難上加難,尤其是在小孩生病的時候,那種手忙腳亂、心急如焚,就算我自己是兒科醫師也是一樣😫
小孩因為生病都有到急診、甚至住院,還好後續都有改善進步,但想到每個當下我只能祈禱的無助,還是會心裡冒汗💦
驚嚇指數破表的5月中,女兒血小板低到3萬住院,記得我帶她來醫院的路上,一起跟她哼著她亂唱的旋律:「Bomi is the best. I’m not afraid. I can do it~」。但到了熟悉的病房後,滿點的勇氣值突然瞬間消失,跟我說:我好害怕怎麼辦?但懂事的她知道一切不能避免,於是勇敢的接受👏
我幫她抽血接點滴時,雖然她很害怕哭著,但手都不亂動的擺好,因為她說她相信爸爸會很快打完針,把她的病痛治好,那時候因為驚訝女兒的堅強,眼眶一度泛淚😭
出院一個月後,我觀察到Bomi 身上出血點和瘀青變多,剛好又是免疫球蛋白效力消失的時間點,我就開始擔心了起來
因為自己在醫院照顧過嚴重慢性血小板低下的病人,反覆藥物治療無效,最後接受切脾手術。知道每個疾病都可以從輕症變重症,雖然機率很低,但哪知自己會不會運氣差就是遇到😱
但女兒跟我說:「爸爸你擔心的話,我也會開始擔心,你不要擔心啦」、「真的有很嚴重嗎?會好嗎?」我才認知到我 #不能把焦慮影響到小孩,讓她也承受這些醫療的不確定性
我應該給她正向的思考,給她勇氣,畢竟她會無條件的相信我的話,而且家長慌了,小孩會更慌💥而且慌張無濟於事,冷靜處理才是上策👍
每次經過嚴重的事故,都像在提醒我要珍惜和小孩子相處的時光,雖然兩個小孩吵鬧時還是會痛苦崩潰,不過小孩健康快樂就是最大的幸福,我也從養育小孩的過程中,慢慢學習成為更好的父親。
還有一個感想,我覺得兒科雖然不是賺錢科,因為所有治療都比大人耗費資源和人力,小孩也慢慢變少,怪獸家長變多、每個病人看診時間長⋯,講起來缺點超多是怎麼回事😝
但自己的所學可以幫助病童,而且大部分的疾病都會改善,比較有活力和希望☀️甚至自己小孩生病可以自己照顧,想一想是還蠻值得的,所以至少目前還沒後悔當兒科醫師啦😆
想說分享一點這次的心路歷程,原來兒科醫師小孩生病,醫生自己也會慌~~🤣